凌晨五点的开发区工业园,当第一缕阳光刚爬上车间的钢结构屋顶,利民保洁的王师傅已经准备着清洁工具,在某外资汽车零部件厂的生产车间里忙碌起来。“这车间里的精密仪器最怕粉尘,一粒铁屑掉进去,可能就影响整批零件的精度。” 王师傅边说边调整吸尘器的风压,他手腕上的旧手表显示,这样的弯腰动作今天已经重复了 87 次。
在江阴,像这样的工业车间保洁场景每天都在诸多家企业上演。利民服务的车间保洁团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:所有保洁员必须比生产线提前半小时 “到岗”。去年夏天,某央企的重型机械厂突发设备故障,维修前需要在 40℃的车间里紧急打扫。12 名保洁员穿着防护服,用防爆吸尘器配合无尘布,三个小时完成了平时五小时的工作量,连工程师都惊叹 “比我们自己的后勤队还专业”。
“车间保洁不是简单吸吸灰打扫就完事儿。” 项目主管李姐翻出手机里的车间分布图,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着除尘重点区域,“红色是精密仪器区,必须用 HEPA 滤网的设备;蓝色是地面通道,得兼顾防滑和无尘。” 这种定制化方案,正是他们能服务超 3000 家单位的秘诀。有次为芯片厂做保洁,团队光培训就花了两周,连走路都要练 “小碎步”,生怕带起一丝扬尘。